2022年4月15-21日是我國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,在此來臨之際,國家癌癥中心、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相繼發布了《2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》(癌癥數據統計通常會延遲3到5年)、《2021北京腫瘤登記年報》最新一期癌癥統計數據。隨后,河南省、江蘇省等也陸續公布了各市、縣最新的癌癥數據,這些均已反映出我國癌癥負擔日益加重,防治壓力巨大。
其中,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癌癥報告顯示,2016年我國新增癌癥病例數達406.4萬人,死亡病例數達241.4萬人;《2021北京腫瘤登記年報》顯示,2018年北京市惡性腫瘤新發例數為52905例,死亡例數為26967例;江蘇省每年約有27.02萬例新發癌癥病例以及16.86萬例因癌癥死亡病例……面對大量癌癥數據撲面而來,不免讓人心生恐懼。那么,從癌癥研究最新報告中,我們又能梳理出哪些關鍵信息,從而正確認知癌癥、消除不良情緒,以便做好癌癥防控呢?
2016年中國癌癥疾病負擔情況:癌癥新發病例VS癌癥死亡病例
01消化道癌癥:增長負擔仍最大
我國消化道癌癥壓力持續上升?!?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》顯示,男性發病前5位癌癥為肺癌(55萬)、肝癌(23.9萬)、胃癌(27.6萬)、結直腸癌(28.9萬)、食道癌(18.5萬);女性發病前5為癌癥則為乳腺癌(30.6萬)、肺癌(27.8萬)、結直腸癌(17萬)、甲狀腺癌(15.3萬)、胃癌(12萬)。從中可以看出,以結直腸癌、胃癌、肝癌和食管癌為首的消化道癌癥負擔增長最大,嚴重危害大眾的生命安全。
癌癥新發病例前十,消化道癌癥占5位
消化道癌癥為何居高不下?其中一大關鍵原因是,癌癥病變隱匿性強,導致很多人在早期階段幾乎難以察覺,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,大大降低了生存率。以胃癌為例,早期5年生存率可達90%以上,進展期5年生存率卻只有30%左右。
內窺鏡作為消化道腫瘤診斷的“金標準”,在直觀的方式下,可以觀察到微小病變,讓早期癌癥無處可藏。特別是內鏡企業奧林巴斯獨創的NBI窄帶光成像技術,利用光的三原色中窄帶光容易被血液所吸收的特點,使早期癌癥的變化特征在窄帶光譜的照射下更明顯,更易被醫生發現;其新推出的EC內鏡更是具備520倍光學放大作用,實現了細胞水平的在體觀察,將診斷精準度再次升級,助力消化道癌癥早期篩查。
奧林巴斯EC內鏡
02農村VS城市:“窮富”之別
在癌癥地域分布上來看,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差異顯著?!?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》顯示,在新發病例上,結直腸癌、肺癌、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在城市發病率更高,而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等消化道癌癥的發病率則是農村更高;在死亡病例上,總體農村高于城市,農村的死亡人數高于城市的癌種為肝癌、胃癌、食管癌、宮頸癌。整體上說,農村消化道腫瘤問題更為嚴峻。
農村消化道癌癥發病率高于城市
細究之下會發現,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,如長期食用鹽腌食品、蔬菜水果攝入不足,喜食過硬過熱、剩飯剩菜,以及環境、水質等造成的細菌病毒感染,經濟和生活水平越低的地區越易高發,俗稱為“窮癌”;而結直腸癌、乳腺癌是因為高脂飲食、久坐、缺乏鍛煉、肥胖、精神因素,一般在生活水平較好的地區高發,俗稱“富癌”。
除此之外,先進的內鏡檢查設備、優秀的內鏡醫師等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,相比之下農村地區內鏡診療水平大大受限,導致消化道腫瘤檢出率明顯不足。作為內鏡領域深耕者,奧林巴斯很早意識到了這點,從2009年起,在上海、北京和廣州三地成立了醫療技術培訓中心(C-TEC),通過科學規范化的服務標準和操作要求,每年至少幫助6000名基層內鏡醫師得到專業培訓。另外,奧林巴斯還聯合中國癌癥基金會、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等組織機構以及各地方醫院共同開展“癌癥早診早治技術培訓及扶貧項目”、“‘通鏡達理’消化病理研修項目”、“協和 UTC”等內鏡培訓活動,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,增強基層內鏡醫師的基礎病理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,提升消化道腫瘤及相關疾病診斷的臨床治療水平。
奧林巴斯北京C-TEC醫療技術培訓中心
03年齡與癌癥成正比
年齡增長是癌癥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?!?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》顯示,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并且分別在80-84歲及85歲以上人群中達到高峰。另外,北京市惡性腫瘤年齡別發病率,從20至24歲起快速上升,于80至84歲也達到高峰,惡性腫瘤年齡別死亡率自40至44歲開始快速上升,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達到高峰。
基于癌癥這樣的特征,世衛組織提出的“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”的癌癥“三早”預防策略,愈加大有益處:癌癥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,早期篩查發現癌變,可以及時阻止病情的惡化,擁有更好的治療效果,大大提高五年生存率;早期癌癥病灶一般很小,目前在微創治療下,創傷小、痛苦小,明顯提高生活質量;早癌篩查若發現病變,治療起來費用低,一旦到中晚期病變范圍擴大或有遠處轉移,治愈的可能性較低且醫療費用昂貴。
然而,由于健康教育的不足,很多人并未樹立起癌癥“三早”防治理念。根據奧林巴斯發布的《2020胃腸鏡篩查認知與行為調研報告》顯示,76%的人面對腸胃疾病還是消極對待和盲目治療。對此,奧林巴斯通過形式豐富的公益活動傳遞腸胃健康理念,并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提出相應建議。40歲以上無癥狀人群,應定期做胃腸鏡檢查,提高消化道癌癥早期病變檢出率,以便做到早診早治;有胃腸道腫瘤家族史或胃腸道不適的人群,應盡早進行胃腸鏡檢查,提前初檢年齡。
奧林巴斯《2020胃腸鏡篩查認知與行為調研報告》
癌癥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規律,堅持適量運動,保持良好心情,提高自身免疫力,從而降低患癌風險;另一方面,要定期體檢,做好專項病種篩查,及時發現身體異常,做到科學預防,方能遠離癌癥威脅。